27.7.07

倒霉的下篇

周一倒霉了一天,想不到还有“下篇”。人虽不在大马,还是接到房东的电话,刚搬进的单位进贼了。

昨早接到电话时,正在船上跟着风浪摇晃,还以为是梦一场。

月初才搬入,还未到月杪就生这样的意外。唉,除了哀叹,又能如何?

23.7.07

倒霉的一天

“倒霉的一天”,这是以前小学时,常看到的作文题目。

昨晚,也不知忙些什么,凌晨3时许躺在床上看资料时,竟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今早一起身,已是9:18了。结果,“神速”在45分钟内收拾行李+洗澡。

岂料,在出门时,才发现房东加了一把新锁头,而这支琐匙是我所没有的。卡在两道门之间的约15分钟后,房东的丈夫终于回来“拯救”我了。

当我赶到机场排队check in时,前头的那位先生的e-ticket又出现问题,结果耽误了整整10分钟左右。幸好最终仍然赶得上11:15的班机。

到了酒店后,外出到KL出席汇报会时,竟又弄掉了钥匙卡。一连串的插曲,除了“唉唉唉”,我也只能“哇哇哇”。

明天要飞中国了,真希望一切顺利平安。也希望我出门时忘了祭拜的祖先,仍然会保佑我这个不肖后人。^_^ #

(照片摘自网上,by xiaoyanzi5682

18.7.07

记者看到的另一面

* Garfield的姿势、Garfield说的话,像不像我们一些当官的?:)

以前常听人说,记者是无冕皇帝,大家都怕他们手中的那支笔。当了记者后,倒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最大的收获反而是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人与事。尤其是当官的真伪,记者应该会比其他选民们看得更透彻。

记者与官家的关系很微妙,官家是记者具公信力的资料来源,而记者则是官家“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管道。因此,每每有事情发生时,记者总要联络有关部门的负责官家,以确保资讯的真实性。

可是,遇到一些“一问三不知”或“拖字派”的太极高手官家,总会让记者束手无策。

不久前,有读者爆料说一个地区的骨痛热症疑例频传。要确认,就必须要联络州卫生局。结果,为了一个答案,拖了4天……

第一天,这名当官的说他不得空,手上也没数据,要求记者翌日再联络。第二天,这名当官的说他在首都开会,要求记者隔天再联络。第三天,叩了很多次都没人接。第四天最过分,这名当官的终于接电话,不过要求1小时后再联络他,结果1小时后的电话就再也拨不通了。

庆幸的是,早有准备的联络上另一名在中央政府当官的官家,他在第二天就给了相关数据。不过,由于他是中央的,所以那些数据都是州卫生局向他呈报的,至于区域数据则必须向那名很不得空的官家拿。虽然这的确是好聊胜于无,但还是忍不住要“唉!”三声。

虽然只是疑例,但骨痛热症毕竟是人命攸关的急性传染病,难道真要等到有人牺牲了,这名很忙的官家才有空站出来吗?

或许,这名当官的实在是太忙了。或许,这名当官的认为没有义务去‘应酬’记者。或许……如果真要找借口,相信借口多的是。

听人家说,大选要到了。要教训这种满嘴借口的官家,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选票。如果需要意见,可以问一问当记者的朋友,相信记者看到的不只是巡视水沟、马路和经常上报的那一面而已。#

《光华日报》,7月18日

16.7.07

免费却要付3倍?

下午去了第二财长的节目,他在致词时说身为大马子民的我们是很幸运的,因为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免费的。

我想,他应该是误解了“免费”的意思。根据世纪版的《最新汉语大词典》,“免费”是指“免缴费用”或“不收费”。撇除我们这些华校常年要发动的筹款运动不讲,我并不认同“我国的大学教育是免费”的说法。

尤其是这几年来,大学也搞什么“commercialize”,国立大专学府的学费也跟着猛涨。现在要深造,也要有钱,否则就是毕业后换来一身的欠债。如果免费,何以要付费呢?

口说无凭,给你一个最好的证明。去年我入学时,1个学分的学费是50令吉。只是相隔1年,同事登记入学的学费竟然涨了3倍,涨至每个学分150令吉!(WalauEh……庆幸我比他们早入学一年,否则我看我只能继续发着深造的春秋大梦了……)

或许,当官的会说,大学是指到学士学位,硕士班不算。不过,听说我的老妹的学费也不便宜……看来,我只能用以前老爸教的那句话--“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来安慰自己。#
(照片摘自网上)

11.7.07

我们看不到的创伤

当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靠的都是妈妈供给的养素。当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孩子的一个踢腿,都能让妈妈感到如斯幸福。含辛茹苦怀胎10月,妈妈不是最疼孩子的那一个人吗?

小盈瀛死了,嫌犯之一竟是她最熟悉的妈妈。相信,“震惊”是每个人最普遍的第一个反应,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不解”与“谴责”。

刚出炉不久的港剧《学警出更》中,就有这样的一个戏码。一个妈妈因为10岁的女儿溺毙了,而哭得死去活来。最后的最后,警方揭穿原来把女儿推下海的,竟是女孩的亲生父亲,为的只是那笔用来偿还给阿窿的可观保险金。原来,那个妈妈流的泪水,都是出于她对女儿的愧疚与自责,因为她为了保住丈夫,而放弃了还一个公道给女儿。

这是戏,所以当有雷同的戏码发生在现实生活里的时候,大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一面倒的谴责,这是因为受伤害的是一个只有3岁的女童,“恻隐之心,人之皆有”。大家都会想“虎毒不食儿”,连凶猛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的孩子,怎会有如此狠心的妈妈呢?

我们这么想,是因为那一份恻隐之心。也正因如此,这一刻,我们的思绪最容易被愤怒的情绪所淹没,感性已经凌驾于理性之上。

对于感性尚未完全淹没理性的人,心中必定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这起案件背后的故事,也即是连警方都还没头绪的“动机”。事实是否如我们现在用一双眼睛和一双耳朵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一样呢?

当感性淹没理性,会让我们无法客观分析,也最容易走入一个死胡同。当存疑的问题无法厘清,所呈现的“真相”是否还是一个最完整的“真相”吗?

天真的小孩总是成为悲剧中的无辜者。但是,大家往往却忽略了还有其他因为这件事,而受到伤害的人。他们,就是小盈瀛父母的家人。

我们都是不认识小盈瀛的人,但是我们大家都对她的遇害产生了恻隐之心。我们既有这种感受,那么熟知小盈瀛的家人又会有何感受呢?

无论是黄荣秋的家人,还是郑慧雯的家人也好,当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他们的心理都一定承受了某种程度的压力。再加上外界的异样眼光,肯定会让他们更难受。

死者已矣,大家固然会为这个悲剧的发生有所感慨,但是如何继续让这些活着的亲人继续走下去,也是很重要的。他们在心理上所受的伤害,并不是我们所能用肉眼看到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缝补他们心理上的创伤呢?#

《光华日报》,7月11日

2.7.07

每一次中指像怀孕一样肿起来,就知道是身体给我“累了”的讯号。

7月3日这一晚,中指又红肿起来,红红又很痒的浮肿,连手掌也红肿起来。

从来都不曾红肿到这种程度。这一晚,身累心更累。#